我在這裡來分享一下SQ3R讀書法:
SQ3R代表什麼呢?
S代表Survery即綜覽,Q代表Question即發問,第1個R代表Reading即閱讀,第2個R代表Recite即背誦,第3個R代表 Review即溫習。
概括來說,SQ3R代表學習過程中的五個步驟。
(1)綜覽
這是找尋內容大意的過程,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。因為無論學習什麼,必須先明白大意,才能有系統的詳細學習。要略略的綜覽一本書,並不算難,只要看序言和目錄便可。在序言中,作者會告訴你他寫書的對象、目的和範圍。看了目錄,你就會知道該書大致的內容和內容排列的次序。如果還要知道每章的大意,你就該看每章的大小標題、繪圖和表格了。標題是用來標明每段的中心思想;如果你注意大小標題的編排方 式和次序,又略讀每段的內容,就可明白整章的大意了。繪和表格常常是用來表達或整段的意思,所以在綜覽時應該加以注意。
(2)發問
求學問必須發問。發問使我們認清楚自己要學的是什麼。而且自問自答不但會引起我們學習的興趣,會使我們對所學的特別深刻的印象。自己找出來的答案,總比從別處得來的更易記住,而且記得更牢。在綜覽的時候,你該問:「主題是什麼?」「作者要說的是什麼?」「作者怎樣證實他的觀點?」「我應該怎樣在報告或論文中利用這些資料?」這一類的問題。如果你現在能訓練自己常常這樣問,將來就會成閱讀時自然發問的良好習慣了。
(3)閱覽
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,綜覽就是其中的一種。但是這裡所指的,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明白了大意,提出了有關問題以後的詳細閱讀。這樣閱讀的目的,基本上是為了徹底明白書中的詳細內容,但實際上也常常是為了要答習題,作報告或論文。所以閱讀的速度不但不能太快,而且還常常要閱讀幾遍才能達到目的。在學習的過程中,這是最長的一個步驟。這種閱讀最要緊的的是積極。換句話說,閱讀時要緊緊記著自己的目的,積極地尋找自所要的。閱讀時也要特別留意表格、繪圖和用特種字體排印的詞句。前二者常常是簡潔的表達出書中的意思,後者則常常是代表內容的扼要。但是「盡信書不如無書」,我們必須評論自己所讀的。對於非科學性的文章,尤其是要小心考慮作者的立場和立論。當你發現所讀的和自己的觀點有衝突時,更應該仔細思考,找出原因。這樣你就會漸漸的培養出健全的判斷力,更不致變成一隻蛀蟲了。
(4)背誦
背誦就是大聲的背念。當然死背書是無益的。但是背誦自己所理解的功課卻是學習的好方法。閱讀的時候,應該常常背誦要點。考試前溫習,更要多用背誦的方法。背誦使我們在讀書時不致作白日夢,幫助我們緊記學過的功課,也常常使我們察覺,糾正一些自己原有的 錯誤觀念。
(5)溫習
溫習的過程和綜覽相似。綜覽一章書的時候,是用大小標題來找出整章的大意。溫習的時候,是藉著這些標題使自己把各段的要點重複記憶一遍。第一次的溫習應緊接著前四步的學習過程,這樣要溫習的功課還未遺忘,而且也不多,溫習的時間就不會太長。最後一次的溫習是在考試之前。這一次要溫習的書很多,而且也必須溫得熟。所以在考試前應預先規定充分的時間來學習,溫習時也應多用背誦的方法;而且在這最後一次的溫習之前,除了第一次的溫 習之外,應該還有兩次的溫習。
希望這些會對你有幫助。
2009年7月11日 星期六
有效的記憶學習方法---SQ3R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