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九名青少年集體自殺的新聞震驚日本,也讓鄰近的國家感到震撼。很多人一定會問:「怎麼會這樣呢?」其實,日本的自殺率原本就高居世界第一,青少年的自殺率在各國也都是上升的,而各項預測自殺率上升的因素:如憂鬱症、酒癮藥癮、人格障礙、經濟不景氣、升學競爭劇烈、青少年問題複雜等因素,日本樣樣不缺。這個國家的自殺率要下降,很難。但是我國的自殺率也快速上升,青少年自殺人數也很可觀。我們的青少年普遍不快樂,近來已有網友相約要參加自殺行動,一起尋死。
自殺不僅是個人心理困擾或是精神憂鬱使然,更是社會出問題的結果。青少年的高自殺率反映的則是家庭與教育處處有問題。我們的青少年對教育改革後的一切頗多怨言,痛苦指數節節上升,無力感瀰漫。對生命無奈,對生活無力,對生存無心,又欠缺關懷,想死的人很多很多。
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這些問題與生命教育有關,我最近在東海大學的生命教育課程演講,這門課只有四十幾名同學選修,當天更只坐了三十名。在無數選修課程中,顯然是冷門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大學生以及他們的老師都弄不清楚「順序」。
生命的順序當然優於生活,生活必然比工作重要,工作又比成績重要,成績也應該比玩樂重要。但是年輕人未必弄清楚這樣的順序。先玩樂後讀書,會K書在職場卻是行動的侏儒,會工作卻不會生活,努力生活卻生命貧瘠,這些現象隨處可見。小事花大力氣,大事卻迷糊,在玩樂、讀書、工作或生活中遇到重大的挫折,在不清楚中迷惘,就想到以「死」解決問題,甚至付諸行動。
教育工作者應該多花些時間幫助學生確認生命中各種要素的順序,不過,我們自己還有整個教育界的順序都正確嗎?
作者:東大社工系彭懷真
0 意見:
張貼留言